严谨求实  ·  潜心钻研  ·  理性质疑  ·  追求卓越

研究背景
研究特色
孔喉微纳尺度渗流实验与模拟方法
| 多孔介质 | 微纳尺度 | 高温高压 | 核磁 | | CT | 微纳流控技术 | 分子动力学 | LBM | | DEM | CFD | 定量化 | 可视化 | ...
| 热 | 驱油剂 | 微生物 | 示踪剂 | 催化剂 | | 微纳米颗粒 | 纳米磁流体 | 多过程协同 | | 裂缝扩展 | 热流固耦合 | 多尺度渗流 |...
物理化学生物复杂渗流理论及方法
| 化学驱 | 微生物驱 | 蒸汽驱 | 颗粒调驱 | | 二氧化碳吞吐 | 历史拟合 | 大孔道识别 | | 动态预测 | 开发调整 | 优化调控 | ...
油藏数值模拟技术与油藏工程方法
功能微生物采油理论与技术
| 菌种筛选 | 菌种库 | 选择性激活 | 驱油 | | 压裂液降解 | 硫化氢治理 | 油砂油驱提 | | 清防蜡 | 降压增注 | 环境污染修复 | ...
页岩油气地下原位开采理论与方法
| 中低成熟度 | 油页岩 | 页岩油 | 电加热 | | 磁加热 | 流体加热 | 催化剂 | 孔隙演化 | | 裂隙发育 | 热裂解机理 | 优化调控 | ...
微纳米弹性微球颗粒深部调驱技术
| 微纳米新材料 | 深部调驱 | 提高采收率 | | 组合调驱 | 匹配关系 | 变形运移 | 封堵 | | 方案设计 | 效果评价 | 优化调控 | ...
研究成果
   (1)针对热、化学剂、微生物、流体、颗粒在多孔介质中的复杂流动问题,发明了基于高精度分层层析成像的微纳米孔隙空间测试与分析方法,构建了基于微流控技术的高温高压多孔介质微观渗流实验方法,研制了多孔介质微观渗流图像的可视化实时采集实验装置与识别方法,建立了基于格子玻尔兹曼方法和离散单元法的多孔介质微观渗流模拟方法,为油气藏物理化学生物复杂渗流理论和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提供了定量化、可视化实验与模拟技术。相关研究成果在《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Transport in Porous Media》等权威期刊和SPE等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8篇,其中SCI、EI收录5篇,申请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已授权6项。

   (2)根据我国注水开发油藏岩石孔喉的微纳米级尺度特征,发展了微纳米弹性微球深部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形成了微纳米弹性微球的合成技术与评价方法,利用自主设计的三维微观可视化实验装置,揭示了微纳米弹性微球调驱的微观机理,提出了基于LBM–IBM–DEM的微纳米弹性微球渗流的流固耦合模拟方法,建立了微纳米弹性微球粒径与岩石孔喉匹配关系的表征方法,提出了基于粒径匹配关系的微纳米弹性微球深部调驱优化调控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已应用于胜利、长庆、冀东、新疆等油田,获省级科研奖励1项,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Energy & Fuels》、《油气地质与采收率》等权威期刊和SPE等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2篇,其中SCI、EI收录13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


   (3)根据我国大庆、胜利、长庆、冀东等油田的实际情况和采油菌的特点,建立了高效采油菌的筛选方法和评价体系,建立了微生物在地层中生长代谢、吸附运移的数学模型,开发了基于油藏数值模拟器的微生物驱数值模拟方法,提出了多段塞微生物驱、微生物与空气交替协同驱油新方法以及海上油田发酵液辅助激活本源微生物驱油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大庆、胜利、长庆以及中海油南堡、绥中36-1等油田,在《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Energy & Fuels》、《油气地质与采收率》等权威期刊和SPE等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7篇,其中SCI、EI收录6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已授权1项。


   (4)针对超稠油油藏的储层特征和地质条件,研制了两种超稠油水热裂解降粘催化剂–纳米镍和磺酸镍催化剂,构建了基于高温高压反应釜和蒸汽驱物理模型的超稠油水热裂解催化降粘模拟实验装置,揭示了超稠油水热裂解催化降粘的机理,提出了超稠油纳米镍和磺酸镍催化剂辅助蒸汽驱水热裂解催化降粘开采方法,提出了超稠油井筒实时剪切降粘开采工艺技术,开发了超稠油螺杆泵井工况测试与管理系统软件。相关研究成果已应用于辽河、胜利、新疆等油田,获省级科研奖励1项,在《燃料化学学报》和《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等权威期刊和SPE等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0篇,其中SCI、EI收录4篇,软件著作权登记2项,申请发明专利2项,已授权1项。


   (5)通过实验研究和技术创新,构建了非常规油气储层微裂缝的模拟实验装置与方法,建立了非常规油气储层非均质性识别的双示踪剂方法,开发了非常规致密储层瓜胶压裂液伤害的微生物修复方法,提出了特低渗–致密油储层微生物渗吸驱油方法,发展了二氧化碳吞吐提高页岩油采收率技术,形成了独具特色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非常规油气开发新理论、新技术。相关研究成果在《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Energy & Fuels》、《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等权威期刊和SPE等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8篇,SCI、EI收录6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已授权2项。


   (6)针对油页岩储层特征和热解特性,建立了油页岩原位电加热开采的数学模型及油页岩原位注蒸汽加热开采的数学模型,开发了基于CMG数值模拟软件的油页岩原位加热开采数值模拟方法,基于油页岩原位注蒸汽加热开采的技术优势,提出了油页岩催化剂辅助注蒸汽原位开采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在《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中国石油大学学报》、《实验技术与管理》等权威期刊和SPE等国际国内会议上发表论文3篇,SCIEI收录2;申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已授权1项。


年度

成果/荣誉名称

获奖名称

获奖者

2018

微纳米渗流力学与提高采收率方法

山东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

青岛西海岸新区紧缺人才

学院青年学术拔尖人才

姚传进

2016

孔喉尺度弹性微球渗流机理的实验和模拟研究

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姚传进

2014

孔喉尺度弹性微球深部调驱技术研究与应用

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

姚传进

2012

低渗高凝油藏高效开发综合配套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三等奖

姚传进

2012

化学驱多相渗流理论和方法及工业化应用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雷光伦

2011

强化采油复杂渗流理论和开发方法及工业化应用

中国石油和化工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雷光伦

2020水驱油藏闭环智能生产优化与调控技术及工业化应用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姚传进
2020高含水油田弹性颗粒悬浮体系高效驱油技术及应用中国石油和化工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姚传进

雷光伦

Copyright 非常规油气开发与原位转化实验室 All Rights Reserved

维护:非常规油气开发与原位转化实验室 邮箱:cy375@upc.edu.cn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邮编:266580

鲁ICP备20006122号‍ ‍备案图标.png 鲁公网安备 37021002000803号